墨菲定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: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,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, then someone will do it.(如果有兩種選擇,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🍶,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。)
愛德華·墨菲(Edward A. Murphy)是一名工程師,他曾參加美國空軍於1949年進行的MX981實驗。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。其中有一個實驗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🛃,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,而不可思議的是⚓️🥱,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。於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⛹️,並被那個受試者在幾天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引用。
於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😎,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,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,那麽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。
“墨菲定律”誕生於20世紀中葉,這正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🎇🧝🏻♂️,科技不斷進步🤜🏿,人類真正成為世界主宰的時代。在這個時代,處處彌漫著樂觀主義的精神。人類取得了對自然、對疾病以及其他限製的勝利,並將不斷擴大優勢;我們不但飛上了天空,而且飛向太空……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,這一切似乎昭示著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👏🏻。無論是怎樣的困難和挑戰,我們總能找到一種辦法或模式戰而勝之。
“墨菲定律”🚀👇🏽、“帕金森定理”和“彼德原理”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。
2014年電影《星際穿越》中提到墨菲定律✊🏼,很多人都是看了這部電影後知道這個名詞。
最簡單的表達形式是“有可能出錯的事情🤾🏻,就會出錯(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)。”
“墨菲定律”(英文👐🏿:Murphy's theorem)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:
一、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;
二、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;
三🤲、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;
四、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🧑🏼,那麽它就更有可能發生。
“墨菲定律”的根本內容是“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”💦🪧,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,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😼,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🤽♂️。在科學和算法方面,它與英文所謂的“worst-case scenario(最劣情形)”同義,數學上用大O符號來表示☪️🧿。例如👩🏼💼,對插入排序來說,最劣情形即是要排序的陣列完全倒置👮🏽♀️,必須進行 n*(n-1) 次的置換才能完成排序。在實驗上,證明了最劣情形不會發生,並不代表比它輕微的情形就不可能,除非能夠很有信心的推論事件的概率分布是線型的。
墨菲定律告訴我們,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,不論科技多發達,事故都會發生。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,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。所以,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、全面一些👩🏻🚒,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🙅🏼,就笑著應對吧,關鍵在於總結所犯的錯誤,而不是企圖掩蓋它。
2003年美國“哥倫比亞”號航天飛機即將返回地面時📿,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上空解體,機上6名美國宇航員以及首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員拉蒙全部遇難。“哥倫比亞”號航天飛機失事也印證了墨菲定律。如此復雜的系統是一定要出事的,不是今天,就是明天,合情合理。一次事故之後,人們總是要積極尋找事故原因,以防止下一次事故,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夠理解的💲,否則,或者從此放棄航天事業,或者聽任下一次事故再次發生👩🏽🔧💖,這都不是一個國家能夠接受的結果🍼。
人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上帝🍼,當你妄自尊大時,“墨菲定律”會叫你知道厲害;相反,如果你承認自己的無知,“墨菲定律”會幫助你做得更嚴密些😢。
這其實是概率在起作用,人算不如天算,如老話說的“上的山多終遇虎”。還有“禍不單行”。如彩票,連著幾期沒大獎,最後必定滾出一個千萬大獎來,災禍發生的概率雖然也很小,但累積到一定程度💝,也會從最薄弱環節爆發🏊🏼♀️。所以關鍵是要平時清掃死角,消除不安全隱患🦕,降低事故概率🔏🙅🏼♂️。怕什麽來什麽,好的狀態是只想技術要領,忘掉自己🤦。